1977年是谁向第一个提出恢复高考的?他以后的命运如何?

  1977年10月21日,人民日报一版刊发消息《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》和社论《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》,标志着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正式恢复,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。

  我们不得不由衷敬佩拨乱反正的魄力,但我们也不应忘记一位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,当年就是他第一个向刚刚复出的建言,使他一锤定音当年就恢复高考,他就是武汉大学教授、中科院院士查全性。

  1925年,查全性出生于江苏南京。他的祖父查秉钧在清朝光绪年间中过进士,曾长期在地方上担任知县,是著名的清官。成立后,他历任国会议员、安徽都督府秘书长、省议会议长。

  1941年,查秉钧在重庆被日军突袭的飞机炸死,终年80岁,国民政府表彰他“志行安贞,学识优裕,克持晚节,以身殉国”,并发给他家里治丧费3000元。

  查全性的父亲查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,曾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,回国后曾在国立东南大学、金陵大学、武汉大学和华中工学院(现华中科技大学)任教,并担任了新中国的华中工学院的第一任校长,为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了他的毕生精力。

 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感染下,查全性从小就勤奋好学,抗战爆发后,他深感民族忧患,祖父被日军炸死更是对他有很大的刺激,他曾想当一名飞行员,但却因结核病休学数年,右眼也失明了,当飞行员的愿望也成了泡影。

  1947年9月,查全性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,他之所以选择学化学,那是因为他年轻,不想天天都被父亲掌控,所以数理化均十分优秀的他,特地避开物理,选择学习化学。

  1950年,查全性从武汉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,1957年至1959年,他又在苏联莫斯科大学电化学研究室进修,1959年他回国后,一直在武汉大学任教,并在1964年评上了副教授。

  1966年“”爆发后,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遭到了摧残,到1976年粉碎“”时,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已经被停止了整整11年,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。

  查全性的大儿子初中毕业后下农村3年,回城后在武重车间工作;女儿1976年高中毕业后,下乡到钟祥劳动。查全性对国家的教育事业感到忧心忡忡。

  1977年7月,正式复出,一恢复工作,他就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。决定把大学的招生当成工作的突破口,但当时由于“两个凡是”的影响,很多不合理的招生规定仍然没有得到改变。

  7月19日,指示教育部准备召开一次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,他对教育部负责人说,到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找一些敢说真话有见解的、不打棍子、不戴帽子、不是行政人员、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才华的教学人员来京参加座谈会。

  7月底,武汉大学的校领导找到了查全性,说上面来了通知,点名要他到北京去开会,查全性也不知道会议的具体内容,因此没有进行任何准备。

  8月1日,查全性乘飞机到北京后,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刘道玉亲自来机场接他,他们是大学的校友,刘道玉告诉了查全性此次会议的内容,并说是教育部部长刘西尧知道他敢讲真话,所以才专门点名让他来的。

  8月4日,座谈会正式开始,亲自出席,并鼓励大家畅所欲言。参会人员本以为像这样的高级,能够在座谈会开始和结束时各来一次、讲几句话就很不错了。

  但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,4天的讨论,除了两次因为重要活动没有参加外,其余时间不仅每天准时到会,和大家一起离开,而且还亲自主持,大家在他的引导下,发言都活跃了起来。

  8月6日,高考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,清华大学党委负责人忧虑地说,现在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,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,还得补习中学课程。

  “大学不是没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,而是现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。现行招生制度的弊端首先是埋没人才,一些热爱科学、热爱文化、有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,一些不想读书、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反而占据了招生名额。”

  “当前的招生制度有四大弊端:一是埋没了人才;二是卡了工农兵子弟;三是助长了不正之风;四是严重影响了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。现在连小学生都知道,学好数理化,不如有个好爸爸。”

  查全性还建议,从1977年起改进招生办法。大学招生名额不要下放到基层,改成由省、市、自治区掌握。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,并要严防泄露试题。

  但在这次座谈会召开前夕,当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已经开过,招生依然沿用“自愿报名、群众推荐、领导批准、学校复审”的方针,文件也已经送到了的手中,也就是说,1977年按照老办法招生几乎已成定局。

  查全性连忙插话说:“还来得及,今年的招生宁可晚两个月,不然又招20多万不合格的,浪费可就大了!”

  要恢复高考的消息当天就传了出来,第二天,新华社的记者就来采访查全性,记者对他开玩笑说:“查老师,知不知道你昨天扔了个重磅炸弹?”

  8月18日,教育部上报了《关于推迟招生和新生开学时间的请示报告》,《报告》提出,原计划高校和中专学校8月开始招生,11月中旬新生开学,但现在决定恢复高考,招生时间拟推迟到第四季度,新生于明年2月底前入学,推迟3个月。

  看了报告以后,很快作出批示:“这是经过考虑,为了保证重点大学学生质量而商定的。拟同意。”

  1977年冬天,全国举行了至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,570万学生报了名,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,两季考生达到了1160万人。这些考生从山村、渔乡、牧场、工厂、矿山、营房、课堂奔向考场。

  这一年查全性的大儿子、女儿也参加了冬季高考,一个考上武大物理系,一个考上武大化学系。他后来感慨地说:“我那次发言,也使我子女们的人生发生了改变。”

  查全性和著名历史学家吴于廑教授同住一栋楼,吴于廑也有3个子女当年同时考上了大学。喜报传来,查全性吴于廑说:“恭喜!你们家连中三名状元!”

  1978年,查全性被评为正教授,1980年,他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。但他不喜欢当官,除了1978年至1982年担任武汉大学化学系主任之外,他一直没有担任任何行政职务。他说自己不是那块料,能力、性格都不适合从事行政工作。

  后来查全性在回忆自己当时提出恢复高考制度时说:“并不是因为我特别有创见,只是我有机会说几句真话。而我敢于说,主要是觉得说了可能会解决问题。”

  “导师指导学生的职责,不是仅在于帮学生发表两篇论文,以取得毕业答辩资格;还应该在指导学生完成科研的过程中,引导学生的治学兴趣、方向和方法,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,更有为师者道德水准、人格魅力的感染。”

推荐文章
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