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导演纪录片《好久不见武汉》里的90后武汉姑娘现在更有爱、更快乐、更自信了

  6月初,日本导演竹内亮从南京来到武汉,用10天时间拍下10个武汉家庭的日常,在纪录片《好久不见,武汉》里呈现出武汉最线日,纪录片上线后迅速成为“爆款”,更被外交部点赞“展现了武汉人民坚韧、豁达的精神,内容感人至深。”

  近日,长江日报-长江网记者寻访3位片中人,她们都是90后女性。曾在一线战疫的协和医院龚胜男,不仅更爱自己的职业,还在武汉找到了家的感觉;用幸福爱情感染海内外网友的武昌区王红帆,明年就要举行婚礼,想直播给网友们沾喜气;飒爽英姿的初中英语老师熊怡珺,正在武汉各个角落感受着这座城市。

  9日中午12时,协和医院外科楼出入口,人流如织。记者来到骨科病区外,一位前来开门,口罩掩不住笑意盈盈,正是《好久不见,武汉》中喜欢跳舞、柔声细语的协和医院骨科临床龚胜男。

  1月20日,龚胜男主动请缨前往隔离病房战疫,途中经过休整隔离,3月再上一线月中旬。忆及当初,“一腔热血就报了名”,可时至今日她依然记得,“第一位病人戴着呼吸机来,很虚弱地问我们,‘,我能治好吗?’”那一刻,她心里很难受,“但要忍住,要展示自己的专业,相信自己,相信病人。”

  三四天后,病人好转,可以脱离呼吸机,龚胜男在一瞬间找到了职业认同感。她从小爱看警匪剧,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,遗憾没能通过警校考试。“当好几年了,曾经对这个职业产生过犹疑,找不到方向。但这位病人取下呼吸机的那一刻,就觉得真的很厉害,长时间地陪伴患者、发现病情的变化,我们专业的判断真的可以救人。”

  随着疫情好转,龚胜男看着隔离病房里的患者越来越少,医院外的生活也逐渐回到了原样。但医护与病人之间,多了一道名为“共情”的连结。“现在常常会有病人关心地说,你们太辛苦了。有时巡房会发现,病人输液已经结束了,但不想让我们多跑一趟,就等着其他人输完液一起呼叫。”

  希望外地人知道武汉已经很安全,龚胜男报名参加了纪录片《好久不见,武汉》的拍摄。但影片上线半个月了,她仍然没发给父母看。“当时报名上一线,妈妈的反应好淡定。隔天6时起床上班,却发现她已经做好了早饭。后来才知道,我在一线的时候,家里的电视机一直调在新闻频道,没有换过台。”

  来武汉近10年,一度不适应这座城市。但如今,龚胜男觉得:“每个武汉人都好伟大,武汉就是我的家,想在这里成家,想一直待下去。”

  “我就是那个一直’鹅笑’,一直 ‘撒 ’的小帆帆。”在纪录片《好久不见,武汉》里,王红帆试穿上婚纱的那一刻,成了片中最浪漫、幸福的一幕。

  去年12月,相识一年的男友唱着歌求婚了。婚礼还没提上议事日程,两人就因为疫情成了同在武汉的“异地恋”。

  王红帆从小就爱笑,与记者聊天的一两个小时里,笑声几乎没断过。但疫情最初的日子,她是哭过来的。在武昌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工作,她每天要收集整理同事们的工作内容,“一位50多岁的环卫工,报名进方舱医院打扫医疗垃圾、清理卫生间,一直到方舱医院关闭的那一天。”每天都是一边写材料一边默默流泪,她找到社区网格员,成了小区里的志愿者。一线值守之余,男友想办法四处买蔬菜、买肉,后来还送来游戏机。两人通过网络视频一起玩游戏、一起逛淘宝。最难的那个坎过去,一切似乎都变得普通,普通到她觉得自己并不值得被拍进纪录片。

  《好久不见,武汉》上线后,王红帆在导演竹内亮的微博评论里“蹲守”了3天,却不敢点开视频。她担心网友会觉得“这个女生好胖,好丑”,更担心大家反感“疫情这么严肃的事,她为什么不停地笑?”她心里隐隐难受着:“武汉那么多人经历了病痛,甚至离开了,我不配这么开心。”

  可网友们顺着评论找到了她的微博,数百条留言、私信涌进来,“祝你们幸福。”“看到你们,我相信真爱了。”“因为你,我喜欢了。”她开始觉得:“要带着离去之人的那一份,更加开心地、幸福地过下去。”

  “纪录片里的那件婚纱,我们已经定为婚礼的主婚纱了。大概在明年上半年,我们会举行婚礼。很多网友说想来参加,干脆我们直播婚礼吧,大家一起沾沾喜气。”她甚至想着,“我可以自己拿个手机,一边行礼一边直播。”

  中午陪父母吃饭,下午在光谷步行街拍摄,傍晚去上拳击课,与记者见面的这天,熊怡珺的日程有趣又忙碌。正如纪录片《好久不见,武汉》中呈现出的,这位初中英语老师是标准的“斜杠青年”,拍视频、做自媒体、说唱武汉……

  但得知入选《好久不见,武汉》的拍摄时,熊怡珺担心自己的故事并不具备典型性,“我在居家期间独自生活还是比较自在的”。发布的视频,成了自在生活的佐证:简单不失精致的一日三餐,规律的运动,自律的作息,还有家庭影院的锦上添花。这些内容无疑成为当时处在焦虑、彷徨情绪中的武汉人,最好的心灵良药,而这正是她希望传递给大众的。“我的视频都是那种大条的、很乐观的、能够苦中作乐的,无论生活是苦是甜,它还是要继续。”

  “我报名了两次官方志愿者,结果报名人数过多,都没被选上。”于是,她化身团长帮邻居买水果、帮业委会分拣蔬菜。在疫情期间结识的邻居马大姐,也成为她自媒体平台的新粉丝,“她从我的视频里学到了怎么用武汉消费券,可以去哪些地方玩,她也很开心。”

  以前,熊怡珺的生活半径基本只在从小长大的硚口区,发布的视频也更多关注自我世界。宅家期间,她开始期待着城市恢复如常的一刻,“想去各个角落跑一圈,体验我没有体验过的武汉。”最近,她去汉口里拍古风,去江汉路拍6月武汉的烟火气,去昙华林拍陶艺店里的记忆,忍不住赞叹“武汉真的很美好”。“即便是我几乎天天都要见面的长江大桥,看见桥上的灯光秀也特别感慨。疫情期间街上没有车和人,但这片灯光一直都在,我每天都会看看窗外,灯代表希望,就像武汉人的信念,照亮每个人的心。”(记者倪宁 万旭明 梅冬妮)

推荐文章
广告